28 个产品
  • 天青釉胆瓶

    浏览量:1577次
    天青釉:釉色灵感源自雨后天晴的天空,呈现淡蓝泛灰的色调,静谧典雅。宋代汝窑将其推向巅峰,被誉为"雨过天青云破处"之色。
    胆瓶:因器形似悬胆而得名,瓶身长颈、垂腹,线条流畅,象征"胆量"与"气节",古代文人常用来插花或作陈设。
    2. 历史背景
    宋代:汝窑为宫廷烧造的天青釉瓷是胆瓶的巅峰之作,釉面温润如玉,开片自然,存世极少,堪称国宝。
    后世仿制: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汝釉、仿钧釉胆瓶,加入钴蓝等工艺,釉色更显艳丽,如清代雍正时期的仿汝天青釉胆瓶。
    3. 艺术特征
    器形:小口、细长颈、圆腹下敛,底部圈足,比例匀称,适合把玩。
    釉色:天青色为主,不同窑口略有差异。汝窑偏蓝灰,钧窑可能带紫红斑,清代仿品釉色更均匀。
    工艺:宋代多采用满釉支烧,底有细小支钉痕;明清时期工艺更精细,釉面光洁。
    4. 文化寓意。
    吉祥象征:"胆"谐音"担",寓意担当;腹大颈细,象征"纳福聚财"。
    5. 收藏与市场
    真品价值:宋代汝窑天青釉胆瓶全球仅存数十件,拍卖价可达数亿元(如2017年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拍出2.94亿港币)。
    后世精品:清代官窑仿品亦受追捧,如雍正仿汝釉胆瓶市场价可达数百万。

    20 ¥ 0.00
  • 龙泉窑粉青釉香炉

    浏览量:1103次
    龙泉窑:位于浙江龙泉,始烧于三国两晋,南宋至元代达到鼎盛,以青瓷著称,被誉为“中国青瓷的巅峰”。
    粉青釉:是南宋龙泉窑创烧的经典釉色,属石灰碱釉,因釉色如淡雅的青玉,略带乳浊感,似粉似青而得名。
    2. 艺术特征
    釉色:粉青釉色温润柔和,介于天青与梅子青之间,釉层厚而莹润,带有玉质感,光照下泛出淡淡蓝绿色调。
    工艺:采用多次施釉、高温烧制(约1200-1300℃),釉面常有不规则开片,胎骨坚实,胎釉结合紧密。
    3. 文化内涵
    文人雅趣:宋代文人崇尚“道法自然”,粉青釉的含蓄之美与香道文化相契合,成为书斋陈设或祭祀用器。
    宗教用途:香炉常用于佛教、道教仪式,釉色的纯净象征超脱,炉身常无繁复纹饰,体现“少即是多”的禅意。
    4. 存世与收藏
    存世量:完整器较少,多见于博物馆(如故宫博物院、大英博物馆)和顶级藏家手中。
    仿品鉴别:真品釉色自然流动,胎底露胎处呈火石红;后世仿品釉色呆板,胎质过白或过于细腻。
    5. 代表作品
   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鬲式炉:三足鼎立,釉色均匀,开片若隐若现,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    元代粉青釉八卦纹香炉:炉身饰八卦纹,釉色略深,体现元代工艺的演变。

    12 ¥ 0.00
  • 洒金釉胭脂红观音瓶

    浏览器:1344次
    观音瓶:又称“观音尊”,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。其造型为撇口、短颈、丰肩、腹下部渐收、圈足,形似观音手持的净瓶,故名。
    洒金釉:釉面装饰工艺,通过施釉或吹釉手法,在器物表面形成均匀的金色斑点,宛如金粉洒落,华丽夺目。
    胭脂红:一种低温釉彩,以黄金为呈色剂,烧成后呈现柔和的粉红色,因色泽接近胭脂而得名,是清代创新釉色之一。
    2. 工艺特点
    釉色搭配:主体以胭脂红釉为底,釉色莹润粉嫩,再施以洒金釉点缀,金红相映,既显富贵又不失雅致。
    烧制难度:胭脂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气氛极为敏感,而洒金釉需精准控制金粉的分布与附着力,两者结合成品率极低,多为宫廷御用。
    装饰细节:部分器物还会在口沿、足部描金,或辅以暗刻花纹,增强立体感。
    拍卖记录:类似工艺的乾隆官窑瓷器在拍卖中屡创高价,如2021年香港佳士得一件洒金釉胭脂红灯笼瓶以逾千万港元成交。
    仿品警示:市场多见清末民初或现代仿品,需结合胎釉、款识综合判断。

    11 ¥ 0.00
  • 清 雍正御制五彩瓶

    浏览量:1879次
    雍正时期,皇帝本人对瓷器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和追求,亲自过问瓷器制作,使得该时期瓷器制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五彩瓷器也在这一时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
    19 ¥ 0.00
  • 富贵荷合

    浏览量:15809次
    富贵荷合瓶是王锡良先生采用景德镇传统粉彩工艺,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花瓣与叶脉,釉色温润通透,桃子娇艳欲滴,整体层次分明,展现“工写结合”的独特效果。  色调清丽脱俗,以粉白、翠绿为主,局部点缀金彩或矾红,既显整体的清雅,又烘托富丽堂皇之气,达到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平衡。

    10 ¥ 0.00